育龙网
育龙MBA网手机版手机版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MBA > 国外MBA

09年MBA招生逆市增长

育龙MBA网    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4日    来源:育龙网
当众多名牌商学院毕业的华尔街精英在这一轮全球金融风暴中失去饭碗的时候,商学院对年轻人来讲,还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吗?来自北美商学院招生的很多数据表明这样的定律:经济越是低迷,商学院的招生就越火。

在越来越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内地,今年商学院的MBA招生形势也一点都不例外地正在印证着这一定律。

据了解,在中国经济正在遭受全球经济海啸的冲击、2009年MBA学费普遍上涨的背景下,大部分本土商学院的招生情况却一片乐观。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多所普遍对2009年MBA招生形势表示乐观的预期,预计国内报读2009年MBA硕士学位的人数相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今年的MBA招生特别火

“在今年的学位全国联考中,一些专业的报考人数大幅度下跌,而学费最贵的MBA却是最热门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很大比例。”据广州的一位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广东省的报名数字显示,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从去年的4万名大幅滑落到今年的3.3万,而MBA的报读人数却不降反升大幅增长。”

据了解,今年,全国有52000多人参加了2009年MBA的考试,比去年约增加26%~28%。有关人士认为,MBA报考人数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今年的MBA考试对文科考生取消了高等数学,降低了门槛。不少本土商学院招生负责人预测,明年MBA报名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增长幅度可能将超过20%。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纯均教授表示,根据10月31日结束的网上报名来看,报读明年MBA的人数增量将在10%以上。

据了解,在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几所商学院今年的报考人数相比去年普遍都出现了20%左右幅度的增长。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院MBA招生很火爆,平均30个人中才录取一个。据称,很多没有考上该院的考生“甚至开始就跟学校打好了招呼,提前预订明年继续报考”。

而在上海,各所商学院的招生情况同样非常火爆,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学生报考商学院的热情不降反升。“今年报考交大MBA的人数,比往年有明显增加,学生的报考热情并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对外表示。为了应对学生的热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院校纷纷扩招。该校EMBA明年将扩招90人。过去,中欧只有上海校区是春秋两次招生,明年将在北京和深圳也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经济低迷,充电正当时

“按照以往的规律,当经济不景气时,报考MBA的人反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认为,这是因为“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去了”。

“现在经济不景气,很多在职人士干脆选择趁现在这个时候去读MBA进行充电。”广州韦博俊杰人才顾问公司总经理郑惠忠认为,受现在经济不景气、企业裁员和降薪风潮盛行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白领都抱着“经济不好,更应该多充电来度过这个寒冬,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轮的经济景气周期”的想法,这正是MBA招生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好转,至少需要2~5年的时间。如果现在读MBA,那么等到毕业时“经济形势很可能正好赶上复苏,机会会非常多,而学生的竞争力也相应提高”。

实战MBA创始人、研究员李懿恒博士认为,现在市场不景气,四处都在降薪裁员,这样一来读书的机会成本就会相应降低。特别是对于全日制MBA考生而言,如果在经济情况好时进修,会损失很多机会和金钱。而现在不景气,正是读MBA来进行自我提升的好时机。他表示,“从美国商学院的招录数据看,经济景气程度和MBA的报考人数往往是成反比的。经济好的时候,报考MBA的人数反而不如经济差的时候多,因为短期的经济衰退增加了人们找工作的压力,人们更需要充电以增强竞争力。”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有关招生负责人表示,每次美国经济不景气都会带来教育行业的繁荣,因为大家将投资转向教育,并通过充电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中国比较特殊,有两个分化:一些将钱投资于房产、股票现在被套牢者,可能没有资金读MBA。另一些准备投资的人,则会将投资转向教育上的投资。据介绍,管理学院目前秋季班报考者比去年有所增加,估计将增长10%左右。

发布者:ws2015

来源:育龙MBA网本页网址:http://mba.china-b.com/fddx/ksbm/16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MBA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