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mba备考经验分享
我的考试分数不算高,按正态分布规律来推断,也许是在人大过分数线学员中TOP30%的位置,在此谈备考经验,实在是过于狂妄。然而,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在职的学员,除了五一、国庆,我没有请任何长假,甚至在考试前一天还在上班,我相信我的备考经历对于不少象我这样既无法抛弃工作又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一个学习机遇的在职学员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不少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指导班、如何复习数学,购买什么复习资料等等,mbahome.com上不少朋友(象anndi啦)已经有了很好的介绍,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再狗尾续貂,只是从一些侧面讲述我的一些体会。
开始决定参加MBA联考是2002年4月,对联考的内容、学习办法一无所知,稀里糊涂的选择了一个离家最近的指导班(事实证明,除了数学,其它基本没有什么收获),拿到2002年的官方机工版教材,开始了备考历程。很庆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通过Internet这个大图书馆找到了不少需要的资料(也找到了mbahome这个家,呵呵),我看过不少人(包括联考状元)的经验谈,因此对联考性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一个认识定位。我是98年南大理科毕业,从事计算机业,平时与英文资料接触较多,受过IT项目管理的培训,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优势,但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频繁加班,能投入复习的时间有限,这是我最大的劣势。由于只能读在职班,我的目标定在了人大和复旦深圳班,我想这是我能通过跳一我跳够得着的苹果。
■不要让备考成为你的精神地狱
不少人说备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丢开书本多年后又要重新啃枯燥的微积分概率论,要放弃晚上周末泡吧逛街打球郊游的生活享受,要承受考试可能失败的心理压力,要应付来自男友女友老公老婆甚至孩子的抱怨。我还从mbahome上了解到,有的学员闻鸡即起,晚上一两点还在苦读,有的学员流浪在北京的边缘,只待一朝雄起,等等。对他们,我心中充满了尊敬,我知道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是自身命运理性选择的结果,他们这样的选择所代表的是一种勇气,而我缺乏的就是这种勇气。
我认为备考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心态的问题,另一个是办法的问题。在深圳考友聚会中大家交流考试心得时,funny75、anndi等朋友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得失之间肯定需要有一个取舍,但两者不一定完全对立。对于我来说,备考并不意味着一段地狱生活的开始,只是多了一件比较费精力的事情而已,其它事情会受到一些冲击,但也是该干嘛干嘛去。
办法尤其重要,有人苦行僧般做完了市面上的考试资料,但只是追求数量,不求甚解,最后却得到与付出那么不相称。关于办法,mbahome上的朋友已经说的不少了,我建议,很苦很累的时候,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也许会少走不少弯路。
这无非是一场合理性还存在争执的考试,既然决定了,就轻轻松松的去努力。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一场考试就能改变一生的命运,那么还是要努力的去争取,毕竟人生的关键处就那么几处,这几步还是需要跑步前进,但跑步时也要有轻松的心态,适当的办法,不要让过程成为你的精神地狱,让你将来再也不愿回忆这段经历。
■如何度过学习的高原期
在长跑中,到了一定的阶段会觉得非常吃力,也无法把速度加上去,但是熬过了这个阶段就好多了,这叫做高原期。有的人在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高原期,在复习两三个月之后,往往觉得很难再提高,做了不少题目,分数没有提高,甚至还会下降。我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正经历了这个阶段,教材已经复习了一遍,也做了不少题目,可是分数都很难看。我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基本上快要放弃了。
不忍浪费曾经花了的大部份时间,我终于坚持了下来。这个阶段我做了这么几件事情。首先,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没有看书,上电影院看电影,上网打游戏,释放掉这种压力情绪;其次,调整计划,不再增加新的学习内容,将学过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梳理知识架构等等;第三,在网上与考友沟通,了解别人的学习状态,借鉴一些学习办法,看看是不是自己办法不对头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终于走出了低谷,发现离散的知识点系统起来了,不会做的题目不再茫然无法动手,模拟考试分数也让自己有了信心。
每个人处理学习的高原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但是,在最郁闷、最辛苦、最受挫折的时候,需要的是坚持一步,再坚持一步。跨越过这个阶段,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有效的时间管理
对于在职备考者来说,时间的稀缺是一个主要问题,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只要善于开展有效的时间管理,及其有限的时间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用。
对于应该投入多少时间到复习当中,这需要针对不一样人的现实。对于我来说,其实真正投入的时间并不太多,4月至8月当中,基本上只是每周的周末参加指导班数学、英语的基础班课程,然后完成课后作业。9月至次年1月份,基本上是平时每天2个小时前后,周末4~5个小时的时间,还有不少时候要加班,现实时间更短一些。相对不少脱产备考的朋友来说,我投入的时间可能只是他们的1/2甚至更少。
最近在看老萨的《经济学(16版)》,上有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用在时间管理上也是很有道理的。每个企业学习时间只有头一两个小时效用最大,因此一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部署合理的时间,不搞疲劳战术,不开展体能极限挖掘。英语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复习(上下班途中练习听力,);数学内容最多,可以投入优质时间集中突击,跨步前进,如此等等。
除了周详的计划,提高时间的效用还需要专注。备考的时间只有几个月,相对我们漫长的人生来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又是很紧要的一段时间,因此这段时间一定要专注于我们的目标,其它的都可以放下。老板批评加班不够主动,别理他;朋友笑话你不会生活,别理他;家里太乱太脏太邋遢,别理它。因为这些损失相对于这段时间的重要性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说到这里,我还真的需要感谢我的妻子,她嫁给我才几个月我就开始备考,她下班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尽管她很不情愿要我考完后一定要平等分工),让我晚上回到家就能吃到可口的晚餐,吃完晚饭就能打开书本学习。
以上只是我把握时间的一些感受,管理学中有时间管理这门课程,大家可以在Internet上寻找到更加专业的一些建议。
■齐头并进,重点突出
在公布全国分数线的那段时间,我接到同在一个指导班的同学的电话,他沮丧的告诉我英语67,离国家线只差一分,现实上他的总分与我差不多,我只能和他一起唏嘘不已。其实象他这样总分过线,单科拖后腿的情况并不少见。拖后腿的单科也并不一定是最薄弱的科目,不少英语专业毕业的学员并没有在英语这门考试中体现出优势。
从我的考试结果来看,都比较平均,其中数学(通过对答案知道基本上分数)比较突出,最没有把握的管理也没拖后腿,因此总分能够超过国家线30分。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为各科部署投入合理的资源(时间、参考资料、参加指导班等等)。是自己优势的,一定要保持,薄弱科目一定要通过打一场战役来突击。
考完后,不少学员说应对这样的考试,其过程本身就是对学员管理能力的一种考察。抛开其它不少不合理的因素,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考试成绩是各科成绩的组合,其本质并不是数字的简单线形相加,而代表着你对各科权重的分配。你说是不是?
■后记
回想起了备考的这段经历,虽说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总想写出来,算是对曾经无私提供帮助的前辈们的感谢以及对他们的共享精神的一种继承。在北京出差的这段时间,终于能够沉下心来,零零碎碎的写下上面的文字,了却了一个心愿。如果后来者对我有哪怕那么一丝的认同,我想我的愿望就已经实现了。
我的备考过程是比较孤独的,而现在不少象广州的dust兄(很睿智的大哥)、深圳funny75(很靓丽的mm喔)这样热心的朋友为大家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大家取长补短,一定能够让薄弱的科目追赶上来,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快乐起来。
真是羡慕。如果能再和大家一同享受一次快乐的备考历程……
发布者:admin6
来源:育龙MBA网本页网址:http://mba.china-b.com/sdjj/ksst/1202.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