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美国理论界在反思“MBA教材”的原因是什么?
1、搭顺风车,MBA管理案例,经常被企业意淫成“自己长了一双神风腿”
“债务美元”战略下的美国经济,从布雷顿森林那套“黄金-美元”体系解体后,就一直在借人家的钱,发展自己的“泡沫”,忽悠之下,钞票乱飞,不少企业搭车借势(更包很多MBA案例中的知名企业),顺风顺水,大大地发展了一把。当问及其“大大地发展”的原因时,人们听到的更多是忽悠:“唉呀,为什么企业发展得这么好呢?主要是因为管理好啊!我们的管理如何如何……我们的管理是多么优秀的模式……我们的管理极有特色……我们的管理可以复制……我们的管理手段多么巧妙……我们管理背后的理论多么高深…………我们的管理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哈佛、MBA的案例!!!”
于是乎,在美国政府大小阳谋战略引导下,在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人优越感的自我意淫式氛围的熏陶下,不少企业高管、咨询专家,以及学界理论家,纷纷跳将出来,齐声共唱“我们管理很优越啊,我们的制度化很不错啊!”。加之美国国家战略中,早就设有“美国模式应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理论界的影响”这一策略,再加上各国学界、理论界崇美、拜洋之风盛行,于是乎,新自由主义、西方经济学等宏观、微观的经济类东东,应门而入,其中,MBA教学作为一种时髦和时尚,衣着光鲜地由一门纯技术案例讲解类培训课程,堂而皇之地升级为大学专业教科书和硕士级教学及专业学历标准。
2、“忽悠”搞久了,就会分不清真假,把“想当然”当成理所当然
很多企业的成功,客观上讲,主要在于他们的管理运营,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功课的,但亦有不少企业的成功,确实是凭着“晕猫儿遇到死耗子”式的运气,据美国相关机构在次贷前后,对部分垮杆企业的研究,发现尤其在美国,这种企业特别多。
说起那么洋,其实国内某些企业也差不多,例如,今天,偶尔在网上淘到了一个专利,发明一个新产品,成功了;明天,找到一个营销高手,渠道拓展不错,成功了;后天,忽悠地融到一笔“巨”资,或在股市上套到傻瓜一笔“巨”款,成功实现“资本运营”……,或然性成功的因素太多了,加之社会文化的浮躁,于是飘飘然起来,自认为其成功是必然。加上媒体责任感的缺失,于是,大量的“成功”案例就被忽悠出来了,将偶然成功的因素,添油加醋、添砖加瓦,一个个神话和传奇被树立起来了。且更加搞笑的,有人虽忽悠成瘾,越吹越神。自划其圆似的理论、画饼充饥似的战略、虚情假意的企业文化、汗牛充栋的制度……越说越起瘾,美国某次贷中垮杆的企业,在破产前,老板竟将员工就餐的动作也规范进了所谓标准化制度,以体现自己的制度建设完备!但假的,始终是假的,这次的成功,并不等于下次的成功。
3、学界、理论界,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咨询界,也应好好反思
不知是真不专业,还是装作不专业,有的学者明明知道这类案例的水份很多,还是一个劲地为其鼓吹,除了利益因素的作用外,更关键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他们的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凡是市场,就是资源调配的最优手段,凡于市场上行事,就是个体利益互利最大化的自动均衡,凡是在市场中行事取得的所谓成功,就必然是严格遵循西方经济学里那些框框、条条、款款,才取得的,有理论依据的成就。
所以,被僵化的思想控制的学究们,必然教条主义的错误,将不少企业案例“圣经化”,成为全球企业人捧为陶皋的管理教材。以前听说极左如何如何,现在,发现那些将“市场”理念僵化的人,跟当年的左们也差不多了。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为甚),更“囧”的是,其国内不少自诩为专家级的管理咨询行业人员,更是将这些“经典”奉若神明,开口闭口,言必称腊希,一会儿说自己国家的企业,执行力不行;一会儿说自己国家的企业,不注重细节;一会儿又说自己国家的企业,企业文化不行……反正,在他们口中,国外的都是没得错误,是完美的,反倒是自己国家的企业,漏洞百出。
笔者并非国粹主义者,并非认为自己国家一切都完美无缺,但笔者只相信一个道理,不管外来的和尚,还是本土的和尚,只要念的经,是实事求是的经,是能好好解决问题的经,就是好经。否则,听上去再美,看上去再完善,也是歪经。
4、客观理性的态度,才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很早以前,听过一个百年企业管理者,讲述他们企业的管理经验。说是有一种比较贵的蔬菜,其播种不能用种籽散播,需要用其菜苗,在地上进行插养,才能播种成活。而他们企业在管理上,就是采取了这个“种菜”式的工作理念。
他说到,当农人们在插这种菜苗时,对于苗根处泥土的紧与松,是有一定的考究的。插播时,把泥巴压得过紧了,苗不容易活。这时,就需要松一松苗根的土,给苗根一定扩展的空间;而在插播时,根部的泥土压松了、根埋浅了后,雨一下,风一刮,种苗就要倒下,也活不了。这时,就需要对根部的泥土紧一紧,保证苗根的稳固。特别是蔬菜的成长期间,更是要勤下农田,经常仔细地看一看,观察观察,经常对该填实泥土的地方紧一紧,对该刨松泥土的地方松一松。一紧一松,控制有序,张驰有度,实事求是地,一段时间紧,一段时间松,才能保证成菜的品质。
试想现在的很多管理者,拿到了一套所谓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希腊”传来的“圣经”,就认为那是最好的,盲目照搬、生拉硬套,不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进行理性的分析,不能从企业管理现实、资金现实、发展战略、会计周期、生产细节等多方面下手,在工作中认真对企业进行深入探析,找到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是看到表像,就认为那是原因,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企图用几个西方的理论工具,就“完美地”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困难。结果,书上搬兵的做法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想一想他们,是多么的机械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多么的合理呵。
话又说回来,笔者并非完全否定MBA的相关知识,但凭个人及周边不少专业人士经验认为,美国MBA教学内容中需要扬抛的地方太多了;同时,我看到,美国理论界学者在反思“MBA教材”,这正是人家美利坚统治阶层和代理其统治阶层利益的知识理论界的睿智之处,可惜,这种睿智在部分国内学者身上,殊难看见,可叹,可惜啊!
发布者:xiaomei
来源:育龙MBA网本页网址:http://mba.china-b.com/xuexi/mbajiaocai/2355.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