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育龙MBA网手机版手机版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MBA > 福建MBA > 福州大学MBA

问2011年福州大学MBA怎么样?

育龙MBA网    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来源:

问2011年福州大学MBA怎么样?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福州大学MBA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设立。MBA专业学位点设在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学科领域现已涵盖了经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会计系、经济贸易系、财政金融系,统计系。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42多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58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福建省教学名师2名,福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5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学院拥有2个博士点,15个硕士点,涵盖经管的 13个本科专业。管理学院还设有经济管理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科学研究所、加拿大研究所、西欧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营销管理研究所、会计审计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信息管理与现代物流研究所、福建省高级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以及与英国阿尔卡特大学联合成立的中英中小企业管理研究咨询中心等研究、咨询与服务机构。这都为MBA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沃土。

    MBA中心拥有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MBA教学大楼,专用教室、案例讨论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办公室一应俱全。同时,学校图书馆、院资料室、实验室,全面向MBA学员开放。学校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州主节点,校园网已初步建成一个全校范围内高速畅通的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学校还拥有体育运动场地20多万平方米。并拥有一批合作关系良好,包括各类外资企业、上市公司、知名高科技企业在内的30多个MBA教学实践基地。

    福州大学地处经济繁荣的东南沿海,海西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企业对中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大,福州大学MBA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需求,把握MBA培养的特色定位,把培养的目标定为:面向海西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坚韧不拔意志、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综合实战能力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该目标包括:第一,品质目标:具有高尚品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第二,性格目标:具有坚韧不拔意志。要具有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团队精神、坚韧不拔意志的特质;第三,能力目标:具备综合实战能力。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T型”的知识结构,能应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福州大学MBA在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实行完全学分制;二是实行弹性学制;三是实行导师制。福州大学MBA教育注重实战环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多种实践训练安排,可以式调查研究企业的管理经验与问题,也可以式实习案例编写相结合,实践一般不少于三个月。学院成立MBA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指导的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各经济产业部门与企业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参加。

    福州大学MBA教育采用通才培养与个人专长拓展并重的模式。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为MBA学生开设了公司战略、营销管理、公司理财、组织行为管理、金融与投资分析、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供学生选修。同时还聘请海内外学者和知名教授、成功企业家举办MIBP前沿论坛。使MBA学生既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又具备某个方面的专业优势,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在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南澳大学等海外院校有多年的联合办学经验积累。同时与德国路德维希大学签定了MBA学生互换交流协议,中心通过与美国高校联合培养、互换学生与教师等方式,正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

相关链接

2011mba分数线

厦大mba

mba考试

mba联考

mba考试科目

2010mba英语真题

mba辅导

育龙网

mba课程

emba招生

mba考试时间

mba备考

发布者:shuqin

来源:育龙MBA网本页网址:http://mba.china-b.com/fujian/fujiandaxue/8470.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MBA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