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在北京几所商学院旁听EMBA课,虽然没有像以往媒体报道的,领导让秘书代听和做笔记的现象,但迟到、早退、缺课的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在案例讨论中,学员之间的配合也并不顺畅和有序。所在的小组有位政府部门官员,习惯性地打开本子说:“你们发表下个人看法,我可以总结一下代表我们这组做演讲。
但之前,我个人觉得方向是这样的……”从这句话开始,小组其他成员就没再有机会插嘴。
北大国际商学院中方院长胡大源说,不让别人说话,这只是表层现象。深层的原因是学员之间相互的不理解和看不起。由于每个学员的背景来历不同,都感觉自己在本领域内首屈一指,而其他领域都存在严重问题。
跨国公司、国企、民企学员互相看不起
胡大源分析说,EMBA的学员有三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国营企业老总、民营企业家。跨国公司的经理人接受培训比较多,认为自己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理论,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而国营企业办事效率低,政企不分。
国营企业老总则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只是一个分部,无决策权,资源有限,从上到下的执行速度很慢。跨国公司和国营企业的经理人都会认为民营企业规模小、生存难。但民营企业家认为自己面临的问题清晰,而且船小好调头,学的东西,明天就可以实施。国企,即使有明白人做领导,上面也还有婆婆;外企做事讲究流程,反应速度慢。这三类学员在一起,自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抵触。而在同一类中的学员,若是有上下级之分,在课堂上就更没有下级的发言权。
不少商学院的EMBA班主任反映,班委会很难通过选举产生。即使选举出来,经过一年之后也会发现,班委会之后还会出现“元老院”,一个更能起到决策作用的影子班委。而这些,都是与EMBA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相左。
专家支招:前三次课一定要坚持
赖卫东,中欧商学院EMBA课程主任在EMBA的学习方法上:一,把握学习的节奏。脱离学习很久之后再回来,一定会不习惯。前三到四次课,可能会感觉很苦很累、压力大,三四次之后,就好多了。二,突出重点,选择自己的行业侧重。三,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学习,不缺课。四,学以致用,有些学员学完之后回来开小班会,立刻把学到的知识贯彻执行。五,合理安排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看材料,比如在飞机上可以看看。在两年的学习期间,减少应酬,尽量少出国。
商学院出招:推进友谊的基础上防止缺勤
商学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般都有比硕士生还严格的教学纪律。在清华经管学院参加EMBA课程的第一天,就看到:1,全部课程只允许请假一门课,并且该门功课计为不合格;2,每门功课缺课1/3以上,或者无故旷课2学时以上者,该门功课计为不合格;3,作业抄袭者,该门功课计为不合格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老总学员们全勤,而在相互之间友谊的建立上,商学院也都会组织“破冰”,就是安排一些活动,让学员在娱乐交往中建立友情。比如第一天的破冰晚会,或者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学员都喜欢外出拓展,而这种友谊也是不少学生来读EMBA的原因:拓展坚实的人脉关系。
跨地域和行业进行学生组合
中欧商学院EMBA课程主任赖卫东说,EMBA学员来自各行各业,而且分属不同地区。学术讨论中,学员们相互了解了各自的难处,就会相互佩服。此外,为了帮助EMBA学员完成学业,中欧会采取以下措施:一,EMBA学员个性强,要让他们习惯于学习制度,针对这一点,开设了“项目适应”,让学员提前进入环境状态;二,商务模拟,通过做一些企业商务模拟实践,让学员发现不同行业,不同角色中天外有天。三,建立行业协会、同乡会,通过乡情建立学员之间感情。
学员观点:很多人是想找专家聊聊
赵晓,北京某商学院EMBA读EMBA各自都有不同目的,大约有三种:学习管理知识、积累高水平人脉、到著名学院镀金。当然很多人这三种目的都有,一起实现。对于商学院的教育,媒体评价、教育专家评价和市场评价,也就是学员评价,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因为可能很多人不是冲着受教育去的,你用教授的研究、教学水平来评价这个项目,对于老总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有人可能就想去换换脑子,听著名教授专家聊聊。 来源:育龙MBA网本页网址:http://mba.china-b.com/scdx/zswd/233.html